鼻導管氧氣治療可減重症惡化

2022-06-13 00:00

殷榮華(右)指,鼻導管治療能達致「減重症」目標。
殷榮華(右)指,鼻導管治療能達致「減重症」目標。

(星島日報報道)第五波疫情嚴峻,重症病人驟增,醫管局在參考海外及本地專家意見後,於三月中增購一千部高流量鼻導管氧氣機,以紓緩醫療負荷。東區醫院於三月九日起在內科隔離病房引入高流量鼻導管氧氣治療,以求減低病人病情惡化的機會。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顧問醫生殷榮華指,從現有臨案例所見,引入高流量鼻導管治療有其效用與好處,期望能達致「減重症」的目標。 
加濕功能保持氣管濕潤

港島東醫院聯網內科部顧問醫師周文俊指,高流量鼻導管提供更穩定及準確的高濃度氧氣,比傳統氧氣治療更能滿足病人。他分享,有重症個案因為在使用傳統氧氣面罩後血氧量仍然無法維持合理水平,經醫生商討後決定轉用高流量鼻導管,同時配合抗生素及抗病毒治療藥物治療,三天後病人情況好轉,一周後便出院轉往專科門診繼續治療。

周文俊補充,長期使用傳統氧氣治療會刺激鼻黏膜及造成氣管乾燥,甚至妨礙進食。而高流量鼻導管附有加熱加濕功能,能保持病人氣管濕潤,並提供氣道正壓,節省病人呼吸的力氣,提升病人舒適度,從而能更好地配合治療。 

殷榮華指,高流量鼻導管氧氣治療介乎於傳統氧氣治療與呼吸機之間,可輔助病人脫離呼吸機,恢復自主呼吸,但實際效用因人而異,並不能百分百避免病情惡化。一般而言,病人需要接受約五至十天治療,若情況樂觀只需約四至五天,但亦有個案在兩至三周後仍未有起色。他亦分享,有病人入院時病毒含量頗高,在接受高流量氧氣治療後情況仍無改善,需要轉介至深切治療部「插喉」,待情況穩定後再轉回高流量鼻導管氧氣治療。

他補充,鼻導管雖然能夠預防呼吸機相關肺炎,較傳統氧氣治療有效,但並非所有人適用。一般情況下,症狀較輕微者會先考慮傳統治療方案,若情況惡化,在病人仍可自主呼吸的情況下才會考慮轉用高流量氧氣治療。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